来源:四川发布 发布人:学林网 发稿日期:2023-08-1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站在“患者”的视角,发现服务缺陷、改进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以更好地促进医院医患关系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服务质量的涵义也在随之改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舒适度都将成为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标准,也是服务改善与优化的重要导向。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大多数综合医院门诊就医模式仍为,挂号-候诊-就诊-检查-缴费-取药。该流程模式“三长一短”存在多种弊端,即挂号等候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段,这也是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四川省成都市卫健委于近日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门诊体验工作试点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包括实行“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原则上不超过3天,可多科就诊等。
据悉,该《方案》将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金牛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网格化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为试点。预计明年年初对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全面总结评估,后续根据效果评估情况适时向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单位推广,着力打通人民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项优化门诊服务流程试点任务包括:
▎延长挂号有效期
实行“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延长挂号有效期至主要疾病诊疗行为完成,原则上不超过3天,医疗机构不得重复挂号、重复收费。对于当日不能完成的检查检验项目,免费为患者提供复诊预约服务,解读报告和明确治疗方案无需再次挂号。
▎实施院内“一卡通”
实行“一人就诊只挂一次号”,为合并多种疾病、需要跨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跨科预约服务,患者凭居民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享受一次挂号多科就诊。首诊医生完成本专业诊疗后,根据病情评估将患者转诊至其他科室诊疗,患者无需再次挂号。
▎实施医联体“一号通”
加强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双向转诊流程。为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提前预留一定比例号源、床位,优先为家庭医生团队预留。畅通绿色通道,医联体内转诊无需再次挂号,实现上级医院和成员单位一号通用,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
设立多学科诊疗(MDT)、药学、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施租借等服务。探索提供晚间、周末门诊等延时服务,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就诊需求。
▎再造门诊服务流程
鼓励提供智能导诊分诊服务,多维度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就诊科室、号源和预约,探索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形成高效的智能问诊-分诊-预约-病史采集流程。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医院、多学科门诊等途径完成门诊患者的后续诊疗。
▎推广信息化预约诊疗
开展信息化预约宣传指导,确保18-60岁人群实现100%信息化预约诊疗,为18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提供现场挂号预约。首诊医生为患者提供检查检验诊间预约,患者无需再次预约和签到。
▎加强门诊号源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二次叫号系统、候诊提醒系统等,健全完善线上收(退)费、自主退号、集中检查检验预约、自助开单、报告查询等系统。科学精准调整各挂号渠道号源投放量,加强退号与爽约管理,建立退号惩罚和候补机制,提升号源使用效率。
那本次着重开展了哪些试点工作?将给群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便利?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门诊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次挂号管三天”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初诊检查结果不能当天出具的患者,患者拿到检查结果后,到医生工作站打印复诊预约申请单,携带复诊预约申请单就可以到导医台办理复诊预约手续,患者不用再出挂号费,就可以完成三天内的复检工作。
据介绍,预计明年年初成都市卫健委将对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全面总结评估,后续根据效果评估情况适时向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单位推广。
12月07日19:30-20:30
12月03日19:30-20:30
11月23日19:30-20:30